崔浩 第十八章 卢水盖吴起义 北魏出兵镇压

  北魏太平真君六年,宋元嘉二十二年(公元445 年)九月的一天,天气阴沉沉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皇宫里也笼罩着一种阴森森的气氛。
  太武帝拓跋焘像热锅上的蚂蚁,不停地走来走去,眉头紧皱,神情沮丧。
  崔浩等文武大臣在一旁站着不知说什么好。
  原来,太武帝拓跋焘刚接到密报,前几天卢水胡人盖吴在杏城的天台起义,起义部众达十余万人,严重威胁着北魏统治者,使得拓跋焘竟然害怕听到盖吴这个名字。
  太武帝拓跋焘紧急召来崔浩等众大臣,商定怎样镇压盖吴起义。崔浩在这次镇压北方少数民族的起义中,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崔浩在廷议上出计:“擒贼擒王,打蛇先打头。”被拓跋焘采纳。
  盖吴起义的原因,主要是拓跋氏由比较落后的民族进入中原后,虽然迅速地向封建社会迈进,但其统治和剥削仍很苛暴,激起中原各族人民的反抗。
  从道武帝拓跋珪开始进入中原,攻取后燕河北地方开始,反抗斗争就连绵不断。盖吴的起义,是北魏建国后到统一北方时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此次起义之前已有多次的反抗和起义,据《魏书》太祖、太宗、世祖的本纪所载,从北魏皇极二年到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397 年至公元446 年)五十年间,起义或反抗竟有三十七、八次之多,足见中国北方各族人民反对北魏残暴统治的激烈。
  盖吴起义前后,北魏境内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很尖锐。就民族矛盾来说,达到了自热化程度,一触即发。
  盖吴是卢水胡人,与北凉沮渠氏同为匈奴的一支,因居于卢水者,而称为卢水胡,后迁于杏城。盖吴起义时,年仅二十九岁。当时民间传言“灭亡北魏者吴”,许多少数民族争起响应,转瞬间“有众十余万”。
  北魏长安镇副将拓跋纥率兵镇压,兵败身死。太武帝拓跋焘闻讯,急调高平镇敕勒骑兵奔赴长安,又命将军叔孙拔统领并、秦、雍三州兵,屯于渭北。
  盖吴于这年十一月,派一支部队由白广平率领,向西进军,泾河两岸的少数民族居民纷纷响应。白广平渡过泾河,在汧城(现在陕西陇县南)打了一个大胜仗,杀死了北魏的守将。随即盖吴亲自率领主力军东进,攻打李润,后来又回师西攻长安。
  北魏史书上说,盖吴向李润进军,在黄河边上被魏军打败,有三万多人淹死在黄河里,后来在渭河北岸和魏军大战,又有三万多人被杀。这都是北魏统治阶级的伪造。北魏军既已取得这样大的胜利,拓跋焘又何必亲征?盖吴既然再次大败,又何能从容称王设官?原来,就在盖吴分兵向东西两方向进军时,他就称号天台王,设置百官,建立政权机构了。在起义军势力日益发展壮大的情况下,拓跋焘全面调兵遣将,从各地调集的骑兵总数达八万人,连高车部骑兵也从遥远的北方调来了。拓跋焘命令骑兵二万前往镇压薛永宗,三万镇压盖吴,一万镇压白广平。太武帝拓跋焘本人,也不得不在这一年的年底,亲自出马,来挽回颓势。
  公元445 年冬末,关中各族人民的起义达到高潮。东起潼关,西到汧陇(现在陕西、甘肃交界的地方),到处燃烧着起义的火炬。盖吴还派使者赵绾到江南去,呼吁刘宋文帝出兵。而刘宋文帝也曾想联合盖吴北伐,恢复中原。不过,他只是封盖吴为使持节都督关陇诸州事安西将军、雍州刺史、北地郡公,送与官印一百二十一,由盖吴随宜假授。另只命雍梁二州发兵屯于界上,以相接援。可说是虚张声势,并无实际行动。
  盖吴起兵之前,居住在河东(现在山西西南部)地区的蜀族领袖薛永宗已经举起了反魏的旗帜,薛安都也已经占领了黄河以南的弘农(现河南灵宝县南)。蜀族是从四川迁到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多数居住在河东,有一部分在现在陕西居住。蜀族的起义,和盖吴一东一西,遥相呼应。
  宋元嘉二十三年(公元446 年)春季,正月,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领北魏军队来到东部的雍州,临近薛永宗的城堡。太武帝拓跋焘问计于崔浩。
  崔浩说:“薛永宗不知道陛下您亲自征讨,他们一定放纵松弛,我们应‘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给他来个突然袭击。”
  太武帝拓跋焘同意崔浩的意见。
  北魏军队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包围了薛永宗的营垒。薛永宗仓促率军出来迎战,崔浩又派一支精锐骑兵从侧翼攻击薛永宗,使薛永宗腹背受敌而大败,薛永宗的士卒被斩杀、俘虏一万余人,薛永宗拒不投降,和家人一起投入汾水自杀。薛永宗的同族人薛安都在此之前据守弘农,听到这个消息,放弃了弘农而投奔刘宋。
  雍州之战,北魏采取崔浩“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突然袭击的军事谋略,大败盖吴的左右臂薛永宗,从而扭转了北魏与盖吴作战的被动局面,为北魏最终歼灭盖吴奠定了基础。北魏军队也因这次胜仗,振作起来。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事后对人说:“崔公到底谋略过人,不同凡响,朕最头痛的盖吴,也会是崔公手下的败将。”不少北魏将领也当面称赞崔浩智勇双全,崔浩却说:“我不过是从鬼谷始祖和孙子大师那里学了点东西,灵活运用罢了。”
  铲除了与盖吴一同反魏的重要力量薛永宗,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便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对付盖吴身上。
  正月十七日,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南去汾阴,渡过黄河,来到洛水桥。听说盖吴驻扎在长安北边,太武帝拓跋焘认为渭河以北没有粮食和青草,就打算渡到渭河的南部,沿着渭河向西挺进。太武帝拓跋焘问崔浩这个想法如何,崔浩说:“打蛇要先打蛇头,头被击坏,尾巴就无法调动了。如今盖吴营地与我们相距六十里,派轻骑兵前去攻打,一天就能到达那里。打败盖吴后,我们再南下长安也不过一天,多一天的辛苦并不会有什么损失。如果从渭河之南进发,盖吴就会从容地进入北山,那样我们就很难平定他们太武帝拓跋焘不知是因为惧怕与盖吴正面交战,或是别的什么原因,竟没有按照崔浩所说的计策去做,而从渭河南岸向长安进发。正月二十六日,太武帝拓跋焘率北魏军队到达戏水。盖吴听到消息,将兵力全部分散进入北山,北魏军队一无所获。太武帝拓跋焘为此十分后悔。
  事后,崔浩对太武帝拓跋焘说:“陛下这次让盖吴跑掉,我们还可以补救,可在别的地方设法打击他。”
  太武帝拓跋焘问:“以卿之见,我们应该在什么地方打击盖吴?”
  崔浩说:“杏城是盖吴起义的地方,也可以说是他的老巢,他会经常出入那个地方。孙子说:”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我们可以派几股小部队装作军纪松懈的样子,在盖吴的老巢杏城抢掠、骚扰,这样,盖吴在杏城的耳目就会报告给盖吴,盖吴为了维护他已称王的面子,一定会派大部队来报复我北魏军。这样,我们就调动了盖吴。然后我们在杏城外埋伏重兵,以逸待劳,等着盖吴的军队来报复。盖吴军队急匆匆地从远处赶来,从兵法上讲,已处于疲劳被动的地位,而我北魏军已安逸从容地准备好,必胜无疑。“
  太武帝拓跋焘随即派出小股部队迅速赶向杏城。
  数日内,北魏军小股部队在杏城内,烧杀抢掠,还逮捕了数百名与盖吴有亲戚关系或盖吴同族的人,进行严刑拷打,逼问盖吴的下落。
  有几个漏网的人偷偷逃出杏城,跋山涉水找到盖吴,哭诉北魏军的滔天罪行。
  当盖吴听说进行抢掠的北魏军不足千人。心中有了计策。
  盖吴对那几个族人说:“你们先在这安顿几天,我们想办法解救杏城百姓。”
  盖吴疑北魏有诈,马上派了数名侦察人员潜回杏城侦察。果然北魏军不足千人,且军纪松懈,酒后就分散住在百姓家,晚上放哨的人也常常躲起来睡觉。
  盖吴掌握情况后,立即命令部队做好准备,当晚袭击杏城,力争全歼杏城北魏军。
  盖吴率部趁黄昏向杏城进发,一路上急行军,许多人鞋踩掉了都来不及捡。复仇的心理使盖吴的军队急不可奈。
  这时,十几万北魏军也按照崔浩的计策黄昏出发,趁夜色隐蔽在杏城城外。崔浩为了防止战马发出声响,让士卒们把棉布绑在马蹄上,并上好马嚼,且禁止在行军中说话、咳嗽。十几万军队到达杏城城外后,便悄然无息地消失在夜幕中。
  盖吴的军队离北魏军布的大网越来越近,黑夜中的寂静却使盖吴生疑,他让大部队停止前进,派出一支骑兵部队到前面探路。
  那支骑兵部队很快进入杏城,没有受到任何阻拦,并与驻扎在杏城的北魏军小股部队交战,双方杀得难解难分。盖吴的骑兵部队派人报告盖吴。
  盖吴用马鞭一指杏城,命令脱口而出:“杀进杏城,全歼北魏军!”
  盖吴的军队向潮水般涌进杏城,刚与杏城内的北魏军交上手,只听得城外杀声四起,十几万北魏军像黑色的浪涛滚滚而来。
  北魏殿中尚书乙拔一马当先,杀入盖吴军队阵中,盖吴将士仓促应战,寡不敌众,纷纷落马,被斩杀的士卒有上千人。盖吴挥马上阵与北魏殿中尚书乙拔交战,盖吴智勇双全,枪法娴熟,战了几个回合,北魏殿中尚书乙拔渐渐不支。太武帝拓跋焘的大军恰好赶到,两面夹击,盖吴寡不敌众,瞅一空当,拨马冲出重围,北魏军队紧追不舍,盖吴的卫士拼死保护着盖吴逃出北魏军队的重围。
  北魏军队按照崔浩的谋略,把盖吴的主力军打败。不久,由边冏、梁会领导的氏、羌、屠等各族人民起义,又在金城(现在甘肃榆中县西北)、天水(现在甘肃天水市西南)风起云涌。盖吴虽然在宋元嘉二十三年(公元446 年)二月惨遭失败,但并没有气馁。他重新聚集力量,在这年五月,率部众屯据杏城,自封为秦地王,声势又高涨起来。
  太武帝拓跋焘听说盖吴的声势又兴起,十分惧怕,找崔浩来商量对策。
  太武帝拓跋焘说:“朕近闻盖吴一伙的声势几乎又恢复到从前,我们应该怎样想办法对付他?”
  崔浩说:“盖吴一伙虽然人数不多,军队也没有好武器,但危害甚大。
  盖吴的出现,使我北魏境内不少地方蠢蠢欲动,企图造反,这对我北魏政权影响极大。盖吴之辈不是等闲之人,善于宣传歪门邪道的东西,以此蒙骗民众,发动民众起来反对我北魏政权,对盖吴一伙一定要斩草除根,以免留下后患,动摇我北魏的政权。“
  太武帝拓跋焘说:“爱卿分析极是,与朕的忧虑不谋而合,如果不彻底消除盖吴这一毒瘤,我北魏政权将遗害无穷。只是朕想知道,对盖吴一伙,我们具体应怎样才能一网打尽,不留任何后患。”
  崔浩说:“我们现在应当马上派军队去征讨盖吴一伙,不能等他们发展起来再动手,要把盖吴一伙扼杀在萌芽状态。”太武帝拓跋焘问:“除了派军队去镇压盖吴一伙,我们还应该有哪些防范措施?”
  崔浩说:“为了全歼盖吴一伙,我们应立即派重兵防守长安南山中的各个山口和要道,布下天罗地网,让盖吴一伙即使插上翅膀也难逃出我们布下的网。”
  于是,北魏太武帝派永昌王拓跋仁、高凉王拓跋那督统北魏各路军队日夜兼程前去杏城讨伐盖吴。
  太武帝拓跋焘还按照崔浩的计策,出动冀、相、定三州二万兵,屯驻长安南山各个山谷中,防备盖吴兵败后逃进山去。同时出动司、幽、定、冀四州十万兵修筑京畿外围的要塞,这一工程东起上谷,西到黄河,绵延达一千余里。
  北魏这一措施,可以说是深谋远虑,既阻止了盖吴向南方突围,又切断了盖吴南联刘宋的通道。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北魏害怕起义军南联刘宋,若这时刘宋能出兵与盖吴军队联合,则起义军形势将大大改观,或许不会失败。
  为了彻底歼灭盖吴起义军,北魏司徒崔浩向拓跋焘献计策说:“陛下,我们应先派出一支精干的侦察部队攻击盖吴部队驻扎的杏城,通过向盖吴军队挑衅,刺探盖吴军队的活动规律。通过示形佯动以掌握盖吴军队地形道路的情况,通过战斗侦察以察明敌人兵力部置的强弱。”拓跋焘同意崔浩的意见。
  北魏这支精干的侦察部队白天袭击了杏城盖吴的驻军。盖吴军队不摸底细,倾巢出动,摆开决战的架势,欲与北魏军对阵,北魏军侦察部队与盖吴军队只战了一个回合,就虚晃一枪,主动撤出厮杀。盖吴军队追了一程,看追不上,退回杏城。
  北魏侦察部队满载而归,把盖吴军队的活动规律,地形道路情况,兵力部署情况基本了解,随即向司徒崔浩做了报告。
  崔浩为了详细了解盖吴的政治、经济和内部情况,还派出十几名间谍潜入盖吴驻扎的杏城,用重金收买,获取情报。这些间谍回来告诉崔浩:盖吴在杏城一带威信很高,民众很信服他,盖吴在民众中宣传说,我北魏政权是拓跋氏掌握,拓跋氏向来残暴无情,欺压百姓,只有抱成团推翻它,百姓才有出路。杏城和盖吴内部在政治上基本稳定。但有一点,杏城人很害怕北魏军血洗杏城,对北魏军恐惧心理比较严重。在经济上,杏城基本上能自给,百姓、富豪也大都愿捐粮给盖吴军队。盖吴军队有几十个仓库储藏粮食。在军事上,盖吴军队天天训练,士气也比较高涨,但大多数人是刚参加军队,缺乏实战经验。盖吴军队中的将领有一大半是打过仗的,有一定的作战经验,不可忽视。杏城有个致命弱点,即很难防守,一是没有险峻的地势,二是没有十分坚固的城墙、城堡、工事。
  崔浩战前经过精心侦察,基本了解了盖吴军队的各种情况。
  崔浩随即向太武帝拓跋焘全面介绍了盖吴军队政治、经济、军事诸情况。
  太武帝拓跋焘听后,十分满意,说:“爱卿了解盖吴军队像了解自己的指掌一样清楚,这次定能全歼盖吴。”
  崔浩又对太武帝拓跋焘说:“陛下,我们这次进攻盖吴应采取‘避实击虚’的计谋。因为盖吴军队虽不如我北魏军队强大,但我们不能轻敌,要把他当强敌打。盖吴军队的作战能力和士气现在还比较强,这次侦察结果表明,盖吴军队交战中仍以中军为主力,左右两军担任助攻。我北魏军应按‘避实击虚’的计谋,即把主力配置在两翼,也就是配置在左右两军,而让中军靠后,形成一种倒品字形的阵式。这样,当左军、右军打败盖吴薄弱的左军、右军之后,我中军就乘势发起进攻,形成对盖吴主力三面包围的有利态势,为全歼盖吴军队创造有利条件,并使我们始终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太武帝拓跋焘同意崔浩“避实击虚”的计谋。
  崔浩又说:“陛下,集中兵力,‘避实而击虚’,没有巧妙的伪装和欺骗是不可能实现的。为了隐蔽我方兵力的集中和主要进攻方向,我们要利用天然遮障,设置假目标、实施佯动或用牵制性的进攻等方法来迷惑敌人,隐蔽自己的战斗配置、兵力数量和作战行动。”
  太武帝拓跋焘对崔浩的建议都表示同意。
  随即太武帝拓跋焘命令北魏将士按照崔浩的谋略,进行各种战前准备。
  八月,北魏高凉王拓跋那等率将士,按照崔浩“避实击虚”的谋略,向盖吴军队所在地杏城挺进。
  北魏高凉王拓跋那的副将在中军位置上竖起高凉王拓跋那的大旗冒充北魏军主力。高凉王拓跋那率北魏军主力位于右军,密切注视着盖吴军队的动向。
  盖吴听说北魏军又来进攻,知道这场决战免不了。便与部将们商量,决计集中主力,先破北魏军的中军主力,然后中军再与左军、右军协同歼灭北魏军的左军、右军。
  北魏高凉王拓跋那的军队与盖吴的军队在杏城城郊遭遇。
  盖吴的军队按照既定战略,采取先发制人的战法,首先向北魏高凉王拓跋那的中军发起猛烈进攻。因北魏高凉王拓跋那的中军由副将率领,行进较慢落在后边,在盖吴军队的中军与北魏军中军还未接触上时,北魏高凉王拓跋那己率右军主力对盖吴军队右军发起锐不可当的攻势,而盖吴军队的右军恰巧是几个作战经验不足的将领,加之士卒大都是没打过仗的人,刚与北魏军队交锋,就抵挡不住北魏军队凌厉的攻势,边战边退。
  北魏高凉王拓跋那与盖吴军队右军的一个将领相遇,拓跋那举枪便刺,被盖吴右军将领挡住,拓跋那又连刺几枪,均被对方拨开。对方突然向拓跋那连刺几枪,都被拓跋那挡住,拓跋那随后打马作败逃状,盖吴右军将领不知是计,打马便追,拓跋那猛然一回头,用力杀了个回马枪,只听“啊!”
  的一声,正刺中盖吴右军将领胸脯,拓跋那用力一挑,把盖吴右军将领挑下马来。
  盖吴右军士卒一看右军主将被北魏将领刺下马来,便无心恋战。北魏右路军越杀越勇,追得盖吴右军士卒溃不成军,数千盖吴士卒被斩杀。剩下的东逃西窜,已无了战斗力。
  北魏高凉王拓跋那大败盖吴右军后,便腾出手来,直逼盖吴军队的中军。
  这时,北魏军队的左军与盖吴军队左军交手后,双方厮杀在一起,因为北魏军队的左军也是主力,兵强马壮,将领英勇善战,且人多势众,双方只厮杀了半个时辰,盖吴军队的左军就被杀死数千人尸横遍野,剩下的投降了北魏左军。
  盖吴亲自率领中军,以先发制人之势向北魏中军发起进攻。北魏中军也不示弱,迎头冲向盖吴中军。两只军队的将领、士卒,展开了异常激烈的生死搏斗。
  盖吴一马当先与北魏中军一将领对阵,双方你一枪,我一枪,杀得难解难分,几个回合后,盖吴以精湛的枪法,勇猛的攻势,渐渐占了上风,盖吴一个凶猛的左刺,刺中北魏中军将领左臂,北魏中军将领左臂猛地一颤抖,手中的枪落地,盖吴趁势一个前胸猛刺,把北魏军中军将领刺下马。
  随即盖吴又与北魏军中军另一将领厮杀起来。双方均势力敌,都很难取胜。
  北魏军的中军士卒与盖吴中军士卒短兵相接,展开了肉搏战,先是用枪、用刀,最后用石头、用牙咬,双方士卒滚作一团。盖吴中军士卒大都训练有素,且人多势众,北魏军中军士卒被斩杀了很多,渐渐顶不住了。盖吴中军士卒杀红了眼,虽也死伤数千人,但仍拼命厮杀,把北魏军中军压到一个凹地上。
  正在这危急时刻,北魏高凉王拓跋那腾出手来率右军主力杀过来,北魏军左军也机动过来,对盖吴主力部队构成了三面包围。
  盖吴正与主力部队向北魏军中军发起新的攻势,听见左前方、右前方杀声四起,忙派人侦察,侦察人员回来报告:“我左军、右军大败,北魏军从三面包围了我们。”
  盖吴看大势已去,为保存实力,立即组织力量,杀出一条血路,冲出北魏军的重围。
  北魏高凉王拓跋那率军追赶,没有追上,便又回来围歼盖吴残余部队。
  数万北魏军从三面包围了盖吴的残余部队,包围圈越缩越小,盖吴兵剩下的也越来越少,最后剩下几千士卒,个个遍体鳞伤,已无多少战斗力,被迫投降了北魏军。
  这次北魏军采用崔浩“避实击虚”的谋略,基本全歼了盖吴的主力,斩杀、俘获盖吴军两万余人,还俘获了盖吴的两个叔叔。
  北魏高凉王拓跋那想把盖吴的两个叔叔押到平城。
  镇守长安的北魏大将陆俟对高凉王拓跋那说:“长安险要坚固,风俗豪爽强悍,和平时期都不能被忽视,何况正是在战乱之后呢!现在如果不杀了盖吴,长安的战乱就不会停止。盖吴如今一个人潜逃,不是他的亲信,谁能找到他呢?如果留下十万人去追捕盖吴一人,也不是长久之策。我们不如私下里释放了盖吴的叔父,同时也赦免他们的妻子和孩子,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盖吴,这样我们才会抓到盖吴。”
  众将领都说:“现在盗贼党羽已经溃散,只有盖吴一人逃走了,他能逃到什么地方呢?”
  陆俟说:“各位没有看见过毒蛇吗?不斩断它的头,它还能去伤害人。
  盖吴天性凶狠狡诈,如今得以逃脱,一定会宣称做王的人不会被杀死,以此来迷惑愚昧无知的百姓,这样一来,给我们造成的祸患会更大。“
  众将领们说:“你说得很对。只是俘获了贼寇不杀,反而放走,假如再抓不回来他们,谁来承担这一罪过呢?”
  陆俟说:“这一罪过,我替各位承担。”
  高凉王拓跋那也认为陆俟的计策是正确的,于是赦免了盖吴的两个叔父和他们的妻子及孩子,同他们定下返回日期后就放他们走了。到了约定的日期,盖吴的两个叔父没有回来,众将领都怪罪陆俟,陆俟说:“他们只不过没机会下手罢了,他们一定不会辜负我们。”
  几天后,盖吴的叔父果然拿着盖吴的头回来了,消息很快传到了平城。
  盖吴死后,盖吴起义部队的残余力量又顽强战斗了数月。起义军的领袖白广平在与北魏永昌王拓跋仁作战中英勇牺牲。其他起义领袖也都死的死,被俘的被俘。
  宋元嘉二十三年(公元446 年)下半年,北魏少数民族起义领袖盖吴的起义被北魏朝廷残酷地镇压下去。
  【注】
  豆豆网VIP作品,所有作品均已完结。将不定期进行免费连载(部分情节刪除)。
  需完整完结请点这里咨询客服>>>

中国平安股票走势预测和K线图分析
豆豆小说其它网址:www.ddkanshu.com,请大家收藏备用
豆豆书库 - 股票分析 - Stock Analysis
CopyRight © 2024 本作品由豆豆小说阅读网提供,仅供试阅。如果您喜欢,请购买正版。